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:带孩子一整天,好像也没干什么最专业的股票配资,但却感觉身体被掏空,心累得不行!
那份累,不只是身体上的,更多是心里的两个小人在打架:
一个在吼,一个在后悔;一个在焦虑,一个在自责。
这份累,就叫“内耗”。
这种内耗会像病毒一样传染给家人,特别是孩子。
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皑说过:“一个家庭想要往上走,最大的阻碍不是贫穷,而是家庭中的内耗。”我以前也是内耗大军中的一员,但自从我学着戒掉下面7个“毒习惯”,带娃就像是开了挂一样,整个人都通透了,孩子也越来越优秀!
01预支焦虑展开剩余84%孩子还没考试呢,我就开始担心他考不好;孩子跟小伙伴玩,我老怕他被欺负。
当妈之后,我们的脑子总是喜欢提前播放灾难片。
后来我就对自己说:“等事情发生了,我再想办法解决。”活在当下,别为还没发生的事情耗神!
02满分人设看别人家孩子英语口语流利,看朋友圈里都是母慈子孝,瞬间就觉得自己和孩子哪哪都很差劲。
对自己和孩子的高要求,让我每天都充满挫败感。
后来我开始承认我不是个满分妈妈,卸载了几个制造焦虑的APP,退出几个炫耀严重的群。
允许家里乱一点,允许给孩子做的饭偶尔简单一点。我放过了自己,也放过了孩子,因为我和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。
一个快乐的、能量满格的妈妈,可比一个完美的、疲惫不堪的妈妈,对孩子来讲更重要。
03情绪羞耻妈妈就应该永远微笑着面对孩子?不能对孩子发脾气,一旦发了就陷入深深的自责,仿佛做了天大的错事。
其实,从女神突然变成了妈妈,我们真的很容易情绪大爆发,这没什么可羞耻的。
即使吼了孩子,只要真心道歉,孩子还是可以理解的。
关键是,我明白了:有情绪是正常的。
无论是我的情绪,还是孩子的情绪,都要学会如何与它相处。
现在我生气了会告诉孩子:“妈妈现在很生气,想要自己待一会,我们等会再谈。”有情绪不丢人,这也是在给孩子演示:如何真实地面对情绪。
04未来恐惧现在不努力学习,将来怎么办?被AI取代吗?
这个念头就像一把悬在我头顶的剑,让我见不得孩子有一点的成绩波动。
可事实却是:任何人都无法预测未来。
想想20多年前,骑自行车上学的自己,当时的我如何预料得到,如今想骑车可以共享,都不 用自己买呢?既然无法预料,那我们认定的:努力学习,也就不一定能给孩子换取美好的未来。
还不如专注当下,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和安全感的环境,鼓励他去探索、去试错。
孩子的能力提高了,才有跟未来一搏的机会。
05反复反刍孩子今天学习偷懒了,我立马就怒火中烧,因为我联想到了他上次偷懒,成绩下滑了10几名,当时他是怎样信誓旦旦保证的?!甚至断定他“就是不思进取”!
其实,这就是反刍思维在作祟。
大脑中不断回放孩子之前经历过的负面事件,越想情绪越失控。
后来我就劝自己:孩子要真是犯一次错,就永远不犯了,那可真就是神童了。
我会淡定地对他说:“偷懒的老毛病是不是又跑出来了?不过这次我们提前发现了,能不能提前止损呢?”06灾难化想象明天要考试了,我脑海里总是会出现“孩子又考砸了”的画面,忍不住要提醒他:注意多检查。
还怕他事后接受不了,提醒他:先想想如果考砸了该怎么面对?
Coco多次跟我说:“妈妈能不能先别想最坏的结果?”可我却理直气壮:“把最坏的情况考虑好,你不就什么情况都能应对了?”
后来我才知道,这种叫灾难化想象,是在提前预判孩子的失败,多来几次,孩子就会信心全无,彻底相信:自己干啥啥不行。
摆脱这种想象,才能给孩子赋能!
07语言暴力 “快点,别磨蹭了!” “怎么米粒又掉地上了!” “能不能把字写好看?”反复催促、反复提醒、反复指出错误,其实这都是语言暴力。
如果孩子成长中,耳边总是回响着这种声音,他很难积极主动。
现在我都这样说:🚩“看谁先准备好去按电梯,赌一个甜筒的吗?”
🚩“今天吃饭没掉渣,你真是变细心啦!”
🚩“这篇作文里的‘爽’字写得特别好看,你是怎么做到的?”
给孩子点积极反馈,他才能生机勃勃。
当然,戒掉这些“毒习惯”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
但你能读到这里,就是已经是在给自己松绑了。生活中多观察自己,发现开始内耗了,就赶紧调整最专业的股票配资,凡事轻松一点,你和孩子都会更自在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宏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